在兵法史上,《三十六计》堪称智慧的结晶,但你可知,最精妙的一计其实不是“走为上”,而是那第一计,连孙膑都视为至高妙策!只是世人只记住了最后一计,忽略了真正的开篇杀招。
这一计,不靠逃、不靠打,却往往能在乱局中扭转乾坤,让敌人自乱阵脚、悄然溃败。
为何它曾被列为首计,却反而被后人冷落?
鬼谷子山中的两个天才少年战国时期,天下大乱,各国都在寻找能征善战的人才。
在一座深山里,住着一位神秘的老人,人称鬼谷子。
这位老先生可不简单,他精通兵法谋略,更擅长察人识人。
展开剩余93%有一天,两个年轻人在上山的路上碰到了。
一问才知道,两人都是来拜鬼谷子为师的。
这两人一个叫孙膑,一个叫庞涓。
孙膑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,从小就聪明过人,为人谦和有礼。
庞涓呢,也是个聪明人,就是心眼有点多,总爱和别人比个高低。
两人既然目标一致,就结拜成了兄弟,一起上山拜师。
鬼谷子看这两个年轻人都挺有潜力,就收下了他们。
在深山老林里,两人跟着师父学习兵法韬略。
鬼谷子教得认真,两人学得也刻苦。
时间一长,鬼谷子发现了问题。
孙膑这孩子不光聪明,心地还特别善良,学东西一点就透,对兵法的理解常常让鬼谷子都感到惊喜。
庞涓虽然也聪明,可是心思太重,总是琢磨怎么超过别人,尤其是看到师父对孙膑更器重,心里就更不平衡了。
有一次,鬼谷子偷偷把一卷珍贵的兵法残卷交给了孙膑。
这本残卷可不得了,里面记载的都是兵法精髓。
庞涓知道后,那股嫉妒之火烧得更旺了。
他表面上还是和孙膑称兄道弟,心里却已经把孙膑当成了眼中钉。
装疯卖傻的求生智慧山中的日子过得飞快,庞涓坐不住了。
他听说魏国正在招贤纳士,就跟师父告辞下山了。
到了魏国,庞涓凭着一身本事,很快就得到了魏王的赏识,当上了大将军。
庞涓在魏国混得风生水起,可心里那根刺始终拔不掉。
他知道孙膑的本事比自己强,要是哪天孙膑也下山了,到了别的国家,那自己的地位可就危险了。
想来想去,庞涓想出了个毒计。
他派人给孙膑送信,说魏王听说了孙膑的大名,想请他到魏国来做官。
孙膑还真把庞涓当兄弟,二话不说就去了魏国。
谁知道刚到魏国没多久,庞涓就给他安了个通敌叛国的罪名。
魏王一听大怒,下令对孙膑用刑。
这刑罚可真够狠的,不光砍去了孙膑的双脚,还挖掉了他的膝盖骨,让他这辈子都站不起来。
更过分的是,还在他脸上刺了字,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个罪人。
遭受如此酷刑,一般人早就崩溃了。
可孙膑不一样,他知道庞涓就是想让他生不如死,让他的才华永远埋没。
为了活下去,也为了有朝一日能报仇,孙膑想出了一个办法——装疯。
他开始胡言乱语,见人就傻笑,还跑到猪圈里睡觉,抓起猪食就往嘴里塞。
最让人恶心的是,他还当着众人的面吃粪便,吃得津津有味。
看守他的人都觉得恶心,赶紧跑去报告庞涓。
庞涓亲自来看,见孙膑披头散发,满身污秽,嘴里还在嚼着不知道什么东西,心里这才踏实了。
他想,这样的疯子,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出来了。
千里营救与田忌赛马孙膑装疯的事,瞒过了庞涓,却瞒不过有心人。
当时有个叫墨翟的人,就是大名鼎鼎的墨子,他周游列国时正好到了魏国。
墨子是个正直的人,看到孙膑的遭遇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墨子仔细观察了孙膑几天,发现他虽然表现得疯疯癫癫,但眼神偶尔会流露出清明。
墨子心里明白了,这人是在装疯保命呢。
离开魏国后,墨子到了齐国,把这事告诉了齐国大将田忌。
田忌一听,赶紧禀报齐威王。
齐威王正愁没有好的军事人才,听说孙武的后人在魏国受苦,立刻下令田忌想办法把人救出来。
救人可不是件容易事。
田忌带着几个心腹,乔装打扮潜入魏国。
他们观察了好几天,发现每天晚上看守都会放松警惕。
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田忌找了个身材和孙膑差不多的人,让他也装疯,趁着夜色把真孙膑换了出来。
等到天亮,看守发现"孙膑"还在猪圈里打滚,谁也没察觉人已经被掉包了。
田忌带着孙膑快马加鞭,一路狂奔回齐国。
等庞涓发现的时候,他们早就过了齐国边境了。
到了齐国,孙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。
齐威王亲自接见他,给他安排了舒适的住处,还派最好的医生给他治疗。
虽然双腿已经无法恢复,但孙膑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。
有一次,齐威王和大臣们赛马取乐。
田忌的马不如齐威王的,每次都输。
孙膑看了几场比赛,悄悄对田忌说:"将军,我有办法让您赢。"
原来齐威王和田忌的马都分上中下三等,但齐威王的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一点。
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,用上等马对中等马,用中等马对下等马。
结果三场比赛,田忌赢了两场。
这件事让齐威王对孙膑刮目相看,也让孙膑在齐国站稳了脚跟。
兵法传世与"瞒天过海"齐威王对孙膑越来越器重,经常找他商量军国大事。
孙膑也没让齐威王失望,他把祖传的兵法和自己的领悟结合起来,为齐国出了不少好主意。
最精彩的两场战役都和庞涓有关。
第一次是魏国攻打赵国,赵国撑不住了,派人向齐国求救。
孙膑建议不要直接去救赵国,而是直接攻打魏国都城。
魏军听说老家被围,赶紧撤军回援。
齐军在半路设伏,打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。
这就是著名的"围魏救赵"。
第二次更绝。
魏国又去打韩国,韩国也来求救。
这回孙膑玩了个心理战。
他让齐军每天减少做饭的灶数,第一天十万人的饭,第二天五万人的饭,第三天三万人的饭。
庞涓的探子回报说齐军逃兵很多,庞涓大喜,带着精锐部队就追。
追到马陵这个地方,路越来越窄。
庞涓正在犹豫要不要继续追,突然看到路边一棵大树上刻着八个大字:"庞涓死于此树之下"。
庞涓大惊,知道中计了。
可是已经晚了,齐军的箭如雨点般射来,庞涓被射成了刺猬。
打完这两仗,孙膑名声大震。
可是树大招风,齐国的丞相邹忌开始担心了。
他怕田忌和孙膑功劳太大,威胁到自己的地位,就设计陷害他们。
最后田忌和孙膑都被免了职。
孙膑倒也不在意,他本来就不是贪恋权位的人。
离开朝堂后,他找了个清静的地方隐居起来,开始整理自己一生的军事经验。
他把从鬼谷子那里学到的,从实战中悟到的,还有祖传的兵法精髓,全都写了下来。
这就是后来的《孙膑兵法》。
孙膑在书里特别强调了一个理念:打仗其实是心理战,谁能摸透对方的心思,谁就能赢。
他把很多计谋都总结了出来,其中最厉害的就是"瞒天过海"。
薛仁贵巧用海龟与兵法智慧的传承说到"瞒天过海",就不能不提唐朝的一个故事。
唐太宗李世民要征讨高丽,大军到了海边,看着茫茫大海,很多士兵都害怕了。
这些人大多是北方人,哪见过这么大的海?连唐太宗自己上了船都觉得头晕。
大将薛仁贵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
他知道,要是连皇帝都害怕,士兵们就更没斗志了。
这仗还没打就输了一半。
薛仁贵想起孙膑兵法里说的"瞒天过海",心生一计。
他让当地渔民去海里捉一只大海龟,越大越好。
渔民们很快就捉来了一只一百多斤的大家伙。
薛仁贵把海龟献给唐太宗,一本正经地说:"陛下,这是海中的神龟,有它保佑,咱们的船就稳如泰山。"
唐太宗哪见过这么大的海龟,还真信了。
有了"神龟"保佑,他心里踏实多了,士兵们看皇帝都不怕了,也都有了信心。
大军顺利渡海,把高丽打得落花流水。
回来的路上,薛仁贵才跪下请罪,说那只是普通海龟。
唐太宗不但没怪罪,反而夸他用兵有方。
这就是"瞒天过海"的妙处,有时候善意的谎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孙膑的兵法和他爷爷孙武的《孙子兵法》,后来被人合在一起研究。
到了明清时期,有人把历代的兵法精华总结成了"三十六计"。
这三十六计里,"瞒天过海"排第一,"走为上计"排最后。
很多人只记得"三十六计走为上",却不知道最厉害的其实是第一计。
这些计谋听起来好像都是打仗用的,其实在生活中也经常能用到。
比如曹操的"望梅止渴",不就是在大热天里,用梅子的酸味让士兵分泌口水,暂时忘记口渴吗?这种心理暗示的方法,现在还在用呢。
结语孙膑的一生真是跌宕起伏,从天才少年到残疾囚徒,从装疯卖傻到一代名将,最后又归于平淡,专心著书。
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,人生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,关键是在逆境中如何保持清醒,如何等待时机。
他留下的不仅是兵法,更是一种面对困境的智慧和勇气。
信息来源: 本文基于《史记》、《战国策》、《孙膑兵法》等发布于:山东省亿融配资-股票配资哪家好-太原炒股配资-配资正规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